字体大小
背景设置
第一章 以史为鉴
太史令司马德昭(魏州河内郡人,前魏州刺史司马恢 第六子,魏州刺史司马德非 同母弟)奉命研究武则天那段时期的历史,不可绕开的一个核心论题就是,武则天之后再也没出过第二个女皇帝,上官婉儿之后一千多年没出过第二个女宰相(虽然一千多年后连续出现了三个女司徒、一个女太尉),是必然现象,还是偶然现象?
这个问题如果搞错,司马德昭作为主持编写的官员 肯定得落个李自岷余党之罪,虽然他二哥是实权人物,朝廷不会轻易杀他,但至少要罢官。
司马德昭请教了父亲司马恢,司马恢亦难作判断。最后通过郑婉向献容皇后请了懿旨,结论是,武太后崩殂,女主继续执政的外部条件仍基本具备。
武则天能称帝,不是个人能力问题,不是道德问题,而是制度问题。唐初宫权很大,到武则天时代进一步扩大,出现了内相 和内操(女禁军)。以上官婉儿为代表的高级女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,削弱了三省六部宰相的决策权;犹如汉之尚书夺三公之权,魏、晋之中书夺九卿之权,明之内阁夺六部之权。
当时(尤其是中宗、睿宗两朝)高级女官住在宫外,与大臣士子交往自由,已基本失去宫女的属性(其他朝代的女官只是高级宫女而已)。
后来,太平公主对侄子李隆基的野心估计不足,在与韦太后斗争的过程中,对侄子过于放纵,这才给了李隆基可乘之机。
李隆基即位后,把大部分原属于女官的职权都交给太监(比如高力士的权力就已经很大了),间接造成中晚唐太监的权力暴胀,执掌禁军(神策军),废立天子。
按以上思路,武则天死后,没有另一女主继续执政的“黑锅”就基本全被甩到了李隆基的头上。所以司马德昭 注唐史,不称李隆基为玄宗,而称他为逆贼。
====
关西叛贼李自岷被擒后,羽林中郎将上官紫毓(上官海棠次女)亲自乘飞机去陇西押解他回京。原计划用囚车 陆路押送,沿途游街示众。司空张亮奏称,“今破贼未久,乱党余孽藏匿海内者,不知几多?一旦囚车被劫,谁负其咎?”遂改为航空押送。
当时李自岷正被关押在刑部天牢 候(deng)审(si)。司空张亮 汇总证据,罗列了他的二十项该杀之罪,正要上奏。二十项大罪中的第一项是“身为疆臣,不思恩义,反抗朝廷,率部叛乱。”
张亮看到献容皇后回复太史令司马德昭的懿旨后,立即把李自岷的第一项罪名改为“此贼系唐人李隆基后裔,自诞生之日即藏祸心,欲效仿其祖,乃兴兵对抗献容皇后、郑昭仪。”
大理寺卿 王恽(齐州都督王睿 子)看到张亮的奏章,称赞道:“传闻狄梁公能审鬼魂。今张司空办案,罪及古人,上溯千年,虽狄公亦不及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