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大小

1416182022

背景设置

白天夜间护眼浅粉青春

第二章 睡前读史,穿越大唐

      李自岷战败不久,秦地士民 人心尚未归附新朝,岐山一带,匪患甚重。上官海棠坐镇咸阳,指挥大军进山剿匪。

      新朝之制,三公就职,须在上议院宣誓,由议长授予官服、印信。因军务繁忙,上官海棠一直无暇回京,所以她现在的正式官职还是征西将军(正二品)。

      这天傍晚,将军行辕的书吏送来一份太史令注唐书的样稿。上官海棠在饭后阅读,读得甚入迷,至深夜才睡。

      次日早晨,上官海棠醒来,有婢女伺候她穿衣,让她觉得很奇怪,平常都是仆人上官亭伺候,他今天病了?而且这些婢女自己从未见过,难道都是新来的?

      衣服穿上以后,上官海棠低头检查了一下,就更不对了。这是一件正二品的文官官服,自己什么时候被调职了?还是新来的婢女弄错了?

      在腰带上找到系着的官印,赫然刻有“昭容之印”四字。新朝未设昭容一职。这是穿越了?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的孙女今年十二岁,酷爱穿越、重生之类的脑洞小说,因此没少被奶奶批评:“奶奶像你这般大的时候,读的书都是史书、兵书,再过两年,就劝降弘农、冯翊二郡,因功出任县令了。然后率领千人,转战四方。你娘像你这般大的时候,已经能率领敢死队去匪区打粮了。再让奶奶逮住你看穿越小说,一定把你的屁股打开花!”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见床旁边的矮柜上放着几份奏章,拿起一份打开,只见开头的七个字是“臣上官婉儿奏陈”,与自己平时写的奏章的开头只差两个字。但就是这两个字,彻底证明自己穿越了。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吃早饭的时候努力回想了一番,也没找到任何属于上官婉儿的记忆,倒是想起了前世自己的孙女曾说过,穿越分为魂穿、身穿、胎穿 等等。魂穿可能保留原身的记忆,甚至能与原主的神魂进行意识沟通,但是也可能没有记忆,就和身穿差不多。

      吃完早饭,进宫去政事堂上值。幸好有轿子,不然自己不认路,直接就露馅了。据说穿越如果没有原身的记忆可以假装得了离魂症(注:类似失忆)。但是离魂症非常罕见,容易引起周围人的注意,时间一长,肯定露馅。

      大臣进宫,轿子只能抬到宫门,然后走进去。皇宫很大,尤其在冬天,对于年事已高的老臣们,是不小的折腾。上官婉儿是宫官,可以坐轿进宫,到政事堂门口落轿。

      政事堂上,东西两列,共十五个座位,除了自己,其他的重臣竟然都已经到齐。上官海棠对于政事堂上有如此多人感到诧异,因为宰相才能入政事堂,不像大朝会,好几百人参加,有时大殿里容纳不下,还要有人站在外面。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的历史不好。郑婉小时候连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都没念完,就辍学去带兵了。上官海棠比她辍学更早,历史学得更差。

      初唐时,宰相人数最多只有八人,左右仆射、中书令、侍中、中书/门下侍郎(各两人)。后来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平章事,尤其是到中宗(李显)时,宰相越来越多,竟然有15人。终唐一朝,没有比这时宰相更多的了。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来得最晚,只剩一个座了,倒是免去坐错座位的尴尬。除了坐北朝南的位子是皇帝的,大臣中最尊的是御座右手边的座位,即左列(从面对皇帝的方向看)第一,现在坐着个老头。次尊的是右列第一,在那个老头的对面,现在空着,应该是自己的座位。

      从古至今,正式场合的座次排列都是很严肃的事,一旦坐错,占了同僚的位子,后果严重,而且古代又不可能把人名 写成字条贴在椅背上。

      按通常礼仪,尊者后到,所以上官婉儿应该比左列第一的老头来得早些才对。上官海棠见状把两手交叉在腰侧,行了个万福礼(注1),说道:“相公(注2),下官来晚了。”

      坐在上官海棠对面的老头是特进(注3)李峤,在高宗朝 拜相,三朝元老。李峤 心想,我们这些老头子 冬天一大早 顶风冒雪 从宫门走来上值,你坐轿,还天天迟到,平常也没见你哪天说过自己来晚了。

      上官海棠坐下后,会议开始,由坐在李峤右边(即左列第二)的尚书左仆射韦巨源主持。唐中宗从即位至今,已有数年,但几乎没掌过权。他先是被拥立他即位的首席宰相张柬之架空,随后武三思 及党羽把张柬之斗倒,武三思掌权,后来武三思死于意外,韦后掌权。

      政事堂议事,中宗通常不来,大家也不等他。这算是他比较识相,还是算自暴自弃?

      今天主要的议题是赐婚金城公主和亲吐蕃。听到这个,饶是上官海棠历史知识匮乏,也明白现在是景龙四年正月,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,再过五六个月,中宗就莫名其妙的暴毙(有人说他是被韦后毒死的),然后李隆基起兵,把韦后及其党羽杀个一干二净,顺手也杀了上官婉儿。

      为金城公主赐婚,需要派个宰相级的重臣出使吐蕃,担任和亲使(又称 送亲使)。私下里大家谁都不想去,一方面堂堂宰相做使者有损身价,另一方面路很远,沿途艰苦,来回得一年多,太耽误功夫。出了政事堂,卸任宰相,一年后回来,原先的位子还在不在?

      派谁去,有一定条件,太老的不行,万一高原反应病死半道了,怎么办?太年轻的,刚拜相不久,尚未扬名的不行,怕吐蕃认为没受到重视。

      侍中纪处讷、中书侍郎赵彦昭 等几个较为合适的人选互相推辞了一番,上官海棠打断道:“贞观十五年,江夏郡王、礼部尚书李道宗(唐高祖李渊之侄)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。你们嫌担任和亲使有损身份。列位又有谁的身份比江夏郡王还高?

      你们没人想去就算了,和亲乃邦交大事,关系国本,推来推去,成何体统?此事由我亲自回禀皇上、皇后,会上毋需再议。”

      后来又讨论了一些其他问题,都无甚紧要,上官海棠没仔细听,也没插话。

      ====

      注1:完整的万福礼是两手交叉放在腰侧并稍微下蹲,相当于男子的长揖(90度鞠躬)。只叉手不下蹲,是比较随意(不太正式)的行礼方式。

      注2:唐朝尊称宰相为相公,如张相公,王相公 之类的。不加姓是较罕见的用法。

      注3:特进,文散阶 正二品。